联系我们
  •     如果您在浏览过程中遇到问题,请点击链接查看我们的联系方式, 获得相关的帮助...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内容页面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公示
来源: 作者: 日期:2012年12月24日

  各相关单位、专家:

  大北农科技奖2013年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共二个(见下表)。现将项目相关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一个月。公示期内对项目内容真实性、主要完成人及主要完成单位对本项目贡献、知识产权归属等相关情况如有异议,请向大北农科技奖办公室书面提出,异议应写明详细原因并留下真实的联系方式以便核实,大北农科技奖办公室按规定予以保密。

  联 系 人:王丹玉、宋维平

  办公电话:010-82856450转8167或8333

  手    机:13911275715、13601092683

  邮    箱:wangdanyu@dbn.com.cn

  地    址:北京市中关村大街27号中关村大厦14层

  大北农科技奖办公室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推荐项目

  项目名称: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新技术构建及其应用

  推荐奖种:国家技术发明奖

  主要完成人:周继勇,于 涟,荣 俊,杜元钊,刘爵,程太平

  主要完成单位:浙江大学、长江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基因工程技术、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传统生物制品安全性和品质改良、疾病控制基础研究的前沿技术,是当今及未来疫苗产业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历时20 余年来,本在"863"、"科技支撑"计划、“973”、国家基金重点等项目的持续资助下,发展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疫苗与检测技术体系,建立了高通量的研究技术平台,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持续创新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构建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基因缺失疫苗,尤其是发明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产业化和广泛推广应用,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净化和消除自然界中病毒变异做出了重大贡献。

  主要成果

  1.创建了高通量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研究技术平台。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鸡的法氏囊的蛋白质组技术体系,建立了IBDV 反向遗传分子操作技术体系, 创制了针对IBDV病毒蛋白的系列单克隆抗体,创建了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蛋白的永生化细胞体系,创立了针对IBDV强弱毒的VP4抗体检测技术,创立了针对VP5蛋白的细胞生物学检测技术,获得了发明专利授权,相关技术在传染性法氏囊病控制的技术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研究的技术发展。

  2.揭示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重配与在感染细胞内复制的信号转导机制。利用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化技术,发现了通过基因自然重配产生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病毒,发现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细胞的蛋白质组变化规律,揭示了IBDV借助其编码蛋白VP5通过与宿主细胞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α亚基结合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以调控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促进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控制理论的发展,为安全、高效的IBD 疫苗与检测技术研发、疫苗免疫接种计划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3.创造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基因缺失和亚单位基因工程疫苗。精细分析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强弱毒VP5基因的特点,发现缺失VP5基因后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具有与全病毒疫苗等同的免疫保护效力,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基因缺失标记疫苗的培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精细分析了IBDV 免疫原基因VP2的特性,通过基因修饰,发明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基因工程单位疫苗(VP2蛋白),获发明专利和国家新兽药证书。亚单位疫苗已累计推广30亿羽份以上。

  知识产权与应用及获奖

  授权发明专利7个、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2个、国家标准1个、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1 个、转基因安全证书2 个。研制的疫苗在全国养鸡主产区20 个省市推广使用,实现销售收入1.479 亿元,新增利税0.5829亿元。发表SCI 收录刊物20篇,被引用140次以上,包括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高水平杂志的论文引用。部分研究成果2000、2002、2008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所获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两项成果2002、2009年分别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项成果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对本项目的贡献情况

  周继勇组织实施并完成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基因重配分析、强弱毒各编码基因特点的精细分析、鸡的法氏囊的蛋白质组技术体系建立及感染细胞的蛋白质组变化规律分析、针对IBDV病毒蛋白的系列单克隆抗体创制、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蛋白的永生化细胞体系创建、针对IBDV的VP4和VP5检测技术创立等研究工作。

  于涟组织实施并完成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一步法RT-PCR 基因克隆法的建立、自然条件下IBDV 基因重配病毒的鉴定、VP2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表达方法建立、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平台、基因缺失疫苗与核酸疫苗构建等研究工作。

  荣俊组织实施并完成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 基因与表达、表达产物纯化、亚单位疫苗国家新兽药注册前期的免疫原性及质量标准等研究工作。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

  项目名称: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推荐种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主要完成人:任发政,郭本恒,陈历俊,王昌禄,韩北忠,甘伯中,云战友,郭慧媛,冷小京,毛学英,谢小冬,张卫兵,赵征,姜铁民,王彩云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光明奶酪黄油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华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近年来我国奶业高速发展,但80%的产品是液态乳,造成产品高度同质化,行业效益低下,同时市场恶性竞争造成安全事故频发,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开发适合我国消费者的干酪,并将副产物乳清加工为高附加值的功能基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国家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干酪列为重点支持与发展产业。但是我国相关技术研究尚属空白,急需攻克基础理论构建、关键技术创新、配料与设备国产化等重要技术难题。

  本项目受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资助,重点解决了一直困扰我国干酪产业发展的凝乳网络形成的基础理论,打破了关键酶与装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攻克了干酪成熟、可控熔化等技术难题11项,自主研发了新工艺与新装备8套,建立产品加工基地5个;发表论文129篇(SCI/EI收录33篇),制定国家标准1项、企业标准1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9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要创新点:

  1、创新构建了干酪品质控制基础理论体系。项目揭示了凝乳过程中钙离子、二硫键与酪蛋白网络形成的关系,首次发现Ca2+显著降低干酪的拉伸性,打破了国际上一直以来普遍采用增加Ca2+以加速凝乳而忽略了拉伸性降低的误区;阐明了干酪盐渍过程中离子与水分的扩散规律,首次发现阳离子阻碍盐分扩散,降低了酪蛋白结合水的能力,利用这一理论指导生产,显著提高了干酪感官品质。

  2、集成创新了干酪生产的关键技术。项目创新地利用谷胱甘肽提高了TG酶的活性,使干酪得率提高12%;首创在干酪热烫拉伸过程中添加盐的新技术,避免了盐分布不均的缺陷,干酪熔化品质提高了2.8倍;采用热应激定向修饰技术,促进了微生物胞内酶的释放,使干酪成熟期缩短20%,特征风味增强2.6倍;首次建立了再制干酪原料的筛选标准,发明了二次升温与缓慢冷却技术,提高了产品的涂抹性和耐加工性能。通过以上技术集成攻克了干酪得率低、熔化性与乳化性差、成熟期长的技术难题,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实现了干酪生产用酶与关键设备的国产化。项目分离获得了高产凝乳酶菌株,创新的利用固体发酵技术,实现了高酶活的工业化生产,凝乳酶活力达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自主研发了干酪加工的核心设备,价格分别为进口产品的1/10和1/3,打破了关键酶与装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4、实现了干酪副产物乳清蛋白的综合利用。项目在攻克了乳清脱盐率低的技术难题基础上,创新了可控酶解诱导乳清蛋白成胶技术、乳清蛋白成膜技术,改善了产品味苦和易吸湿的缺陷,开发了多种新型乳清食品基料和乳清蛋白膜,显著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项目在全国6个省区的7家单位进行了推广应用,开发了适合我国消费者的新型乳制品19种,2010年以来共生产干酪15189吨,再制干酪18354吨,乳清产品9012吨,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超过80%。创造产值13.6亿元,利税2.16亿元,缓解了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为产业注入了新的利益增长点,对促进我国乳制品工业的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完成人对本项目的贡献情况(请列前三):

  任发政:项目负责人,项目研究分工管理与协调。重点开展干酪品质形成机理与改进技术研究,在本项目中,于乳蛋白凝乳网络形成的基础理论体系构建,干酪快速成熟技术、干酪熔化技术、凝乳酶制备技术、乳清蛋白改性技术5项科技创新中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Journal of Dairy Science、Journal of Dairy Reaserch、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分别以通讯作者发表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SCI文章12篇,获得专利4项。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郭本恒:负责再制干酪制造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方面的工作,于再制干酪品质提升技术、干酪质量安全控制技术2项科技创新中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陈历俊:负责原干酪、酶解干酪及脱盐乳清粉制造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方面的工作,于干酪快速成熟技术、凝乳酶制备技术、乳清粉脱盐技术3项科技创新中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分别以通讯作者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SCI文章6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相关资讯
大北农集团 京ICP备10214882号-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7号中关村大厦14层 邮编:10080
电话:010-82856450-82856457 传真:010-82856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