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大会暨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 |
来源: 作者: 日期:2013年12月19日 |
2013年11月14日,由大北农集团、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等单位协办的“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大会暨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陈文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郭予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夏咸柱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研究员、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教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陈志敏副主任、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博士以及国内外农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朋友100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 “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自2013年1月1日开始接受网上申报,申报工作进行重大创新,采取院士提名、单位推荐和个人申报3种途径,保证了申报项目的权威性、广泛性。本届大北农科技奖共收到申报项目261项(含国外项目12项),经由院士、专家、学者近100位行业权威人士组成的“大北农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初评、会议评审,由9位院士组成的“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对项目进行终审、复核审批,最终决定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华安研究员“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成就奖”(该奖项首次设立);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中国家猪种质特征演化及其分子育种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姚斌研究员“饲料用酶技术体系创新及产品创制”2项成果“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邓启云研究员“广适性优质超级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等3项成果“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授予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教授“猪抗病营养理论与技术”等11项成果“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二等奖”;授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研究员“肉鸡优质抗病性状基因挖掘、分子标记开发及在育种中的应用”等21项成果“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三等奖”;授予江苏省徐州市农开种子工程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纵瑞收研究员“高产优质广适强优势杂交棉新品种苏棉23号的培育与应用”等30项成果“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促进奖”;授予美国农业部 ARS 禽病及肿瘤研究室Lucy F. Lee 等4位外籍专家“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国际奖”。本届科技奖奖励人数共计72人,奖励总金额1000万元,创“大北农科技奖”历史最高。 为促进农业学术国际交流,大会同期召开“中关村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主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华安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分别做了题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的实践与展望》、《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题报告;以“科技创新驱动生物种业发展”、“猪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创新”、“畜牧科技创新”、“种子健康与生物农药创新”为主题的四个分论坛,邀请众多院士、首席科学家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针对农业科技前沿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大北农科技奖”设立于1999年,每两年举办一届,由大北农集团出资无偿奖励在农业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创新人员,同时对重大创新、产业化前景较好的科研项目及成果进行科研资助或产业化资助,并帮助其快速转化推广。“大北农科技奖”现已举办八届,共收到申报项目2092项,奖励金额共计人民币1751万元,有260位专家(含9位院士)获得奖励。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总书记在中关村集体学习调研战略新兴产业时再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大北农集团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者,在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奖励体制创新等方面勇担责任,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北农科技奖”与农业领域国家奖励有效互补,激发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积极献身农业科技事业的热情,必将发挥日益强大的作用,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驱动力。 |